多想乘上乌篷船
去看一场鲁迅笔下的社戏
跟随少年时代的迅哥儿
和绍兴乡村的伙伴们
迎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和两岸豆麦的香气
去往月色下的灯火戏台
台上喧闹的传奇故事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曾无数次幻想过的诗中意味
不正在温柔水乡、傍河城镇吗
船前有壶酒
船尾有卷书
在黑色竹篾篷下
在低矮木船舱中
沽酒吃茶,坐卧随心
看那一叶叶扁舟
像水乡的韵脚
将老城韵律吟诵的悠扬
古镇竹泓位于兴化城东南方15公里处,是典型的四边环水、九河汇聚、地势十分低洼的水乡泽国。古镇上原有一条东西长约200米的九里港支流市河穿镇而过,河上架着文明桥、永宁桥、太平桥、安乐桥、**桥、豆神桥、青龙桥、光福桥、虹桥(又名三星桥,明代建造)等砖木桥梁,把河两岸商铺、作坊、住宅紧密联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水乡市井繁华的风俗画图。镇东一座始建于明中期,毁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如今又得以复建的古刹“光福寺”(初名“福田庵”,乃佛教曹洞宗贾菩萨派的祖庭)成为竹泓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见证。
竹泓老街南北宽不过两三米,东西长也不过百米,早年用青砖红砖杂乱着随意铺就,从西往东数,分别是文化站、医院、老邮局、老银行、糕点店、烧饼店、茶壶炉子、剃头店、南货商店、西饭店、小布店、大布店,旅社、东饭店、废品收购站,老街早年的一条当典巷里,就是当时的权力中心——公社,这条老街默默见证了竹泓的整个历史变迁,几**间,来来往往不知有多少人从这条街上匆匆走过,奔赴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旅途,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显赫还是平淡,同样都曾是精彩而鲜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