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化音响。微型台式组合音响已有较长的发展史,在1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高级超小型组合音响。但由于听音喇叭、立体声电唱机、录音卡座没有很好解决,所以一直停留在较低的档次上。为了创造小巧的音响世界,不但要从放大器、控制部件、左右音箱上下功夫,还得从调谐器、CD唱机和录音卡座方面一起考虑。
应用
扩声系统声学特性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从事工程设计的一种理想方法,精度高、效率高,重要的是无须等到安装调试结束就能知道工程设计结果。声学特性计算机设计系统有非常好的可信度和精度,在输入厅堂的建声数据足够准确时,其计算数据与*后电声实测结果相比较,误差可控制在分贝以内。对工程设计和安装调试而言,这已经足够,同时它还具有很好的设计安装调试指导性,这在以往的工程设计中得到了良好的验证。采用声学CAD计算机系统来设计计算厅堂、体育馆(场)、多功能厅、报告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就意味着,无须等到系统安装、调试和测量完毕之后,就能知道其设计和安装调试结果。换句话说,依据本设计方案所给出的音频系统及设计计算结果,已清楚的看到了该系统预期的扩声系统声学特性。
换音箱的方法
1.清理音箱四周的泥土,露出底座。
2.逆变器的输入端插入直流电,输出端插上拖线板。
3.用切割机切掉生锈的固定螺栓,如图2所示。取出旧音箱,用锤子把旧的固定螺栓敲下去,以免影响新音箱的安装。
4.剪断旧音箱的引线,动作要快(以免短路时间过长),剥去绝缘皮,将铜线的氧化层刮掉(这个步骤很重要,音量小了,往往是接头氧化,造成接触电阻增大所致),接到新音箱的引线接上,用绝缘胶带包好,再包一层防水绝缘胶带(这个步骤很重要,千万不能省略,以免浸水,造成漏电)。
5.用电锤打新孔,不要太用力,防止把底座打裂了。同时要注意,不要打到地线上。
6.放入膨胀螺栓,如图3所示。用锤子轻轻地往下敲打螺栓,再用扳手固定好螺母。
7.将膨胀螺栓的四周用泥土护好。
发声原理
振动器振动发声(振动音响)+纸质鼓膜喇叭发声。
传统(普通)音响与振动音响相结合的音响,既有振动音响的振动发声,又有传统音响的喇叭发声。
介质混合音响主要是结合了振动音响的振动发声技术原理和普通音响纸质鼓膜喇叭发声原理,将二者融合;其实介质共振混合音响还是很好理解的,介质共振就是通过振动介质发声,而混合则是结合了传统音响喇叭发声,总的来说就是传统普通音响和振动音响的结合体,音质清澈不说,重低音效果是显著,全国主要城市应该都有得卖了,没有见过此类音响的音乐发烧友们,可以去体验下,应该不会让你失望的!
普通(喇叭)音响发声原理
振动音响发声原理
而近几年才出现的振动音响,采用的则是振动介质发声的原理,一般重低音效果不错,体积纤小形状也是千奇百怪,估计很多音乐发烧友都会惊呼,这也是音响?!!但振动音响也有其致命缺陷,中高音不足或者是几乎没有,且离开介质(也就是音响接触面),一旦离音响开介质,声音就几乎没有了,这些都是我们购买振动音响所要考虑的问题,离不开介质,那就对播放场地有所限制了。
介质共振混合音响发声原理
介质共振混合音响刚好就是这二者的结合体,采用振动音响的振动介质传声则刚好解决了普通音响低音不足且体积过大的问题,而结合普通音响喇叭发声则就很好的解决了振动音响无中高音,离不开振动介质的缺陷,可以说介质共振混合音响还是很好的在普通音响和振动音响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优势互补,有着专业的音效不说,它还没有“方”或者“圆”之类的局限性,任由设计师去天马行空地塑造。
超薄平板音箱,平板音响的出现使家庭组合(家庭影院、背景音乐)向超薄方向发展成为了可能自1998年到2012年平板音响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998年三诺公司引进平板音响,到华龙帝声(DS)、托微克(TVC)继承和发展,到2008年成都天翔(HVS)研发出中国自己平板发音技术"VT"称“第五代平板发音技术”,平板音响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趋于成熟,薄型壁画超薄音响在家庭中的使用趋于成熟化!
嵌入式音响,嵌入式音响的出现源于1998年的成都福韵(FREENOTE),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嵌入式音响在“家庭中央网络音响系统”、“嵌入式家庭影院”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都天翔(HVS)结合平板音箱和嵌入式音响的特长,研发出新一代家庭音响系统“家庭养生音响系统”,为家庭音响的发展做出了试探型的一步!